大航海時代4中海上續航能力實際上就是對疲勞度的對抗。為何要補給?因為有補給就能壓製疲勞,疲勞不到100就不會持續流失水手(或者船醫能力500,但正常情況下不練級很難達到吧),水手數不減為0就可以一直航行不用靠港,這就是大航海時代4表現的續航力。
每次出港時,在碼頭都會有本次航行天數的提示,這個提示的計算方法應該是如下:
假設艦隊由N艘船組成,那麼
港口提示航行天數 = [(船1所載水糧的平均值+船2所載水糧的平均值+……+船N所載水糧的平均值)/N]/[全部水手總數/(10*N)]
而實際上在海上每次時間點減少的糧食是分別對每艘船計算的,而每艘船在每次時間點變化(實際上就是1日)時,“每10名水手就消耗平均1個單位的水和糧食”(以下全不設置廚師、飼養室,以使數據純粹平均補給和消耗,實際上這兩個艙室也隻是調整水糧消耗比例,依然符合普適規律):
從上圖可以看出,每次補給數值變化時,旗艦20水手隻消耗平均數值2的補給,而僚艦2、3、5,水手60,消耗數值6的補給;水手100的僚艦4就能消耗數值10的補給。
對於以必要水手數進行的航行而言,航行天數計算公式中的“補給搭載:水手最低數”就是一艘船續航能力係數,這個係數因船型、艙室改造方式(糧倉、炮台等設置的多少)而變化。
假設艦隊5艘船,總糧食數1900,總水手數440,港口出發提示航線天數為43天:
旗艦的水糧均值為400,水手40,本船夠用100天。
僚艦1的水糧均值為400,水手50,本船夠用80天。
僚艦2的水糧均值為300,水手50,本船夠用60天。
僚艦3的水糧均值為400,水手100,本船夠用40天。
僚艦4的水糧均值為400,水手200,本船夠用20天。
這樣,表麵上看起來,第20天後,僚艦4糧食空;40天後,僚艦3糧食空;60天後,僚艦2糧食空,80天後,僚艦1糧食空,100天後旗艦糧食空。
但實際上,隻要某一船糧食下降到本船續航天數的“最後3天”,就會開始上升2~5的疲勞。
之所以會有浮動,是因為疲勞上升還與副官等艙室的作用、航行速度、連續航行是否時間過長、海上特殊狀態等其他因素有關。但是並不會隨著疲勞的逐漸升高而加快速度,也就是從10~30和從70~100的疲勞上升速度是一致的,都是每時間點變化2~5的疲勞。
而全部艦隊所有船糧食耗盡(海上控製麵板顯示為0,且有海員提示“糧食/水”沒有了時),上升疲勞度也是這個範圍,並無增多或翻倍等情況。
因此,疲勞度上升就是依據“任一船隻補給為0”開始的,已測定旗艦和僚艦影響情況一致。
船隻有補給時,因為補給因素上升的疲勞基本為0,可以觀測出的是:在補給效用內連續航行,每個時間點疲勞基本上升1或者不上升(擔任室海員的能力與各種因素造成的疲勞互相抵消時)。
此外,在旗艦水手數少於必要數時,船速會顯著減慢。而船速的快慢對疲勞有很大影響。我們很多時候的經驗覺得“順風逆風會造成疲勞上升差別”,實際上,就是船速的關係,快速航線時上升的疲勞低於慢速航行。因此,若要遠航,不推薦水手數在必要水手之下,起碼也要達到最低水手數才行。船隻水手數隻保留1人而造成航行天數上千日的方法,其實性價比不高。
海上不靠港的情況下,糧食是沒有辦法在各船之間重新分配的,實際上在靠港狀態下重新分配糧食(並不是全艦隊的糧食與水比例那種,而是船與船之間糧食彼此調配)隻有通過對“在編船隻”進行改造的方式來分配,且分配結果存在有定式。
——對於船型、艙室的設置與續航能力的關係
那麼,怎麼選擇船隻,怎麼設置艙室和分配水手能最大效率提高續航能力呢?
增加糧倉、提升船速、改建遠航相關擔任室都是最基本的知識了。而水手分配就直接按照必要數即可(少於必要數就會減慢船速而增加疲勞)。這裏就說明一下艙室改造和船型選擇的問題。
【艙室改造】
我們都知道,每追加一個炮台/水兵室都是要追加必要水手數的,而按照一般的遊戲進程和習慣,旗艦的炮台/水兵室因為要給海員設置升級崗位的因素,都會多於其他僚艦,這就造成旗艦的必要水手數會多於僚艦,所以,根據之前的結論,如果考慮遠航,不是僅僅增加僚艦的糧倉數就可以,而是全部船隻都要平均。
【船型選擇】
小型船需要水手少,能供給的糧食也較少。假設一艘大型船水兵室、炮台、貨倉均為0,而全部改成糧倉,“補給:水手”這一係數若大於小型船的比值,那麼自然續航能力更高,而且中、大船帆性能遠高於小船,手動航行時隻看旗艦帆性能,後麵的四艘僚艦對帆性能影響航速無助益。同樣,隻要旗艦補給空了,僚艦裏哪怕有多餘的補給,疲勞也按照無補給計算,因此,僚艦就算“補給:水手”參數比旗艦高,也不能起到任何幫助的作用。
各船型的“補給:水手”係數:
以完全航海型艙室改造,333帆型設置
中型的 補給搭載:水手最低需求 是 350:27=12.96
大船的 補給搭載:水手最低需求 是 550:51=10.78
小船的 補給搭載:水手最低需求 是 150:8=18.75
單純以補給續航能力最優確實是小型船,但小船的艙室實在太少了,不適合做旗艦,且帆性能嚴重受阻。
中型船就達到了平衡性,而大型船除了補給還能額外有餘力應付海上特殊事丵件,同時能帶的海員較多,雖然由於船型因素總帆性能會比三桅中型降低一點點。
所以中大型的選擇就看個人自己的取舍了。
對於艙室,因為中型船的擔任室隻有4個,而與續航能力相關的擔任室基本的就有:飼養室、廚房、禮拜室、醫務室四個;如果加上單人房調節疲勞值,木材室隨時修船就更好了。
此外,關於艙室對補給的影響,比如飼養室和廚房,其所在海員的能力影響是會作用到每一艘船上的,即會影響到所有僚艦的補給消耗,其影響比例與旗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