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攻防戰為基礎,把曆史上所有歸屬過劉曹孫的武將全部無視壽命歸屬到三家,我自己同時選魏蜀吳,自己和自己打。
魏國之強大的確遠超吳蜀,開始用吳國還想和蜀國解盟把關羽的江陵拿下,但是發現魏國給予吳蜀的壓力實在太大,如果吳蜀還要在荊州三郡分人分兵對峙,襄陽和廬江戰線很難維持。最後隻能被迫吳蜀再次聯盟一起打曹操。
魏國人才實力太強,在保證了後方的生產人員,前線漢中襄陽壽春都有50多名武將。次一線的新野下邳也有10餘名二流武將。
魏國擁有了漢中,蜀國在這條戰線根本無法推進。。。消耗也耗不過。。。隻能先僵持著,把主力調到江陵打襄陽這一線。雖然蜀國人才更勝一籌,但是架不住魏國兵多,打了兩次都敗退了。
吳國讓我最鬱悶的莫過於廬江-壽春這條戰線。開始用吳國還想分兵兩路,後來廬江壓力太大,精銳全調到廬江了。廬江的地勢太不利了,全沙地。。。魏國的騎兵一衝過來,很難抗,吳國一共就兩個騎S。。。魏國曾經從壽春打了一次廬江,差點沒抗住。趕緊把火神調過來,才算是打退了魏國。但是壽春那邊主要是濕地,火神的發揮也受限製,推進很頭疼。
魏國的經濟優勢實在太強了。。。擁有最多的大城市,而且輸送方便,大城市都靠近前線。不像蜀國運個錢糧運半年,消耗戰太吃虧。吳國雖然經濟比蜀國好一些,但是廬江這地攻守都不方便,偏偏北上還得以廬江為基地。
而且打的時間稍微長一點,魏國的科技優勢也越來越明顯,城寨精銳戟投石,都是頭疼的東西。。。
現在我蜀國還是隻能把希望放在攻打襄陽這裏,漢中那線在關口放6W兵守著棧道,加上黃忠魏嚴法正嚴顏等人。有戰事再從梓潼運兵過去。其餘主力都扔到江陵。
吳國的主力大部分都在廬江,準備試著打打壽春。不過魏國有精銳戟,吳國一個精銳都沒有(要升火和樓船)。而且壽春裏還放了魏國唯一一個踏破,所以打起來難度也很大。。。另外組建了一隻水軍,準備和蜀國一起合作打襄陽。
魏國前線還是以防守為主,行動力主要用來後方搞建設,準備把幾個大城市自己建設好。主力都放在襄陽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