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中葉,世襲關東管領一職的上杉氏因繼嗣問題而分裂為山內(宗家)、扇穀兩支,並於1487到1505年間,在關東地方引發了連續串的武力鬥爭(史稱“長享之亂”);然後1512到1515年間,由山內上杉家內部紛爭引起的又連續串鬥爭(與同時期發生在東日本的其他戰亂合稱為“永正之亂”),更進一步削弱了關東管領家的氣力。前述動亂造成了駿河(今靜岡縣中部)今川氏客將伊勢盛時(法號“早雲庵宗瑞”)占據伊豆(今靜岡縣東部的半島部分)、相模(今神奈川縣)兩國大半領地,變成一大新興權勢的結果。
早雲庵宗瑞死後,其繼承人氏綱改氏北條(史稱“後北條氏”),以位在相模國西部的小田原城為基地,繼續往武藏、甲斐(今山梨縣)等鄰國擴張權勢。1524到1544年年間,後北條氏在氏綱及其繼承人氏康的領導下,接連提倡四次戰役,終於奪取河越城,由氏綱的女婿北條綱成率軍駐守。
第五次河越城之戰
伊豆、相模兩國的守護職名義,原歸山內上杉家所有;長享之亂閉幕後,山內上杉家對由奪取該兩國而崛起,且不停擴張權勢的後北條氏深感威脅;而江戸、河越兩城接連遭後北條氏奪取,且在對抗北條軍的過程中喪失當主朝興的扇穀上杉家,更是麵臨生死的關頭。山內上杉家當主憲政與繼承扇穀上杉家的朝定乃於1545年聯手,並促使原與後北條氏親善的古河公方足利晴氏一同出兵,[1]同時號召關東各地大小權勢組成總兵力空前龐大的反北條聯軍,欲利用北條氏康與強鄰今川義元為駿河國東部領地歸屬問題而兵戎相見(史稱“河東之亂”)的機會,奪回河越城,甚至一舉消滅後北條氏。
1545年10月31日(天文14年9月26日),聯軍約八萬向河越城合攏;而北條綱成麾下的河越城守軍兵力隻有三千。北條氏康為盡力應付武藏方麵的戰局,通過今川義元盟友甲斐守護武田晴信的斡旋,以放棄駿河川東領地為條件,與今川義元達成停戰協議。由北條氏康繼任。
河越夜戰又稱河越城之戰,是日本戰國時代關東地方一場戰爭,由上杉憲政為首的聯合軍,攻打由北條綱成所防禦的川越城(今埼玉縣川越市)。完成上麵事情後,好戲正式開場。聯軍方麵雖拒絕擔當北條方開出的投降條件,但已放鬆戒心;由於長期圍城不下、士氣低落,為提振士氣,便召妓女、商人等到陣中宴樂,導致軍心渙散,終給北條軍以可乘之機。
和曆4月20日晚子時(夜晚11時),北條氏康將所率援軍分為四股,其中一股由多目元忠統率做為預備隊,自率其餘三隊,向河越城外的上杉軍陣營發動突襲;為求奇襲奏效,氏康特命將士脫卸鎧甲,並克製割敵首級請賞。上杉軍在北條軍安靜迅速的突襲下陷入雜亂,全體潰散,上杉朝定在亂軍中戰死,上杉憲政也告失蹤;同時,城中守軍突圍,向足利軍陣營衝殺,也獲大勝。是Aranna大陸,但日期卻和原作完全不同哎這麼多年下來了,總算不在歐洲大陸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