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使命》成為我國軍方自主研發的一款FPS遊戲,主要用於研究戰略戰術,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這款遊戲能否完成它的使命。
高清酷圖:中國第一款大型軍事類遊戲《光榮使命》發布
當前,越來越多的外軍開始將電腦遊戲應用於部隊的日常訓練。雖然電腦遊戲不是戰爭,戰爭也絕不是遊戲,但電腦遊戲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戰爭藝術的變革。
美國軍隊:強調運用電腦遊戲進行貼近實戰模擬訓練
海灣戰爭爆發前,有兩位年輕的美國軍官突發奇想——能否先設計戰爭再打?靠什麼設計?電腦遊戲就可以。這一方案真的被采納了。美軍用RDA公司開發的軍團戰鬥作戰電腦模擬係統,對地麵作戰行動計劃進行了模擬分析,獲得了俗稱“4天計劃”或“100小時戰爭”的作戰方案。實踐證明,海灣戰爭最後決戰的一幕——“沙漠軍刀”行動,與傳統戰爭不同,地麵作戰行動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後來“沙漠軍刀”行動的結果證明,電腦模擬精確地描繪了實戰,而實戰又忠實地體現了電腦模擬。
目前,美軍電腦遊戲集聲光電於一體,模擬戰場逼真,實戰氛圍濃烈,用於部隊訓練有著天然優勢。如紅色風暴娛樂公司、互動魔力公司、時間線公司等“挖”來大批業內專家和高手,短短幾年就推出多款用於部隊訓練的電腦遊戲。
據了解,美國陸軍正在開發號稱“史上最真實的軍事模擬遊戲”(簡稱DSTS),預算將達到5700萬美元。這套模擬係統允許美國陸軍在一個虛擬的視頻遊戲環境內訓練士兵對真實的天氣和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對小隊控製和行動感應器的熟悉程度。DSTS可模擬出士兵前往伊拉克、阿富汗等地投入實戰的相關畫麵,讓士兵在虛擬的視頻遊戲環境內訓練對真實的天氣和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對小隊控製和行動感應器的熟悉程度。美國計劃截至2012年1月在全球範圍內部署102個這樣的模擬係統。
俄羅斯軍隊:強調運用電腦遊戲進行戰術對抗訓練
與美軍所用的電腦遊戲相比,俄軍中所用的訓練遊戲不光追求逼真,還竭力提高對抗難度,有些虛擬的戰場環境幾乎惡劣到了“蠻不講理”的地步。
2003年10月,為確保成功營救被恐怖分子困在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的人質,俄“阿爾法”特種部隊運用電腦遊戲技術,將文化宮的設計藍圖轉換成三維布局圖。通過遊戲界麵,特戰隊員先“進入”虛擬的文化宮,“摸索”路線,“熟悉”環境,並多次模擬演練了釋放化學氣體,掌握可靠方法和可能產生的後果。借助高度仿真的電腦遊戲,俄特種部隊製訂了營救方案。事後俄軍有關負責人表示,電腦遊戲對此次行動的順利實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目前,俄羅斯利用電腦遊戲練兵現已形成慣例,而且特別強調電腦遊戲對抗訓練,在“虛擬戰場”中培養官兵靈活機動戰術。俄軍認為,運用電腦進行新兵入伍軍事模擬訓練,是一種可以最大限度貼近實戰的訓練方式。隨著越來越多的遊戲迷士兵入伍以及電腦技術的發展,俄軍越來越多地將電腦遊戲應用到軍事訓練當中,遊戲在他們眼前已經不僅僅是“紙上談兵”,而是能夠深臨其境讓他們真的產生“心跳”感覺的實兵作戰。
英國軍隊:強調運用電腦遊戲進行戰場生存能力訓練
英軍認為,運用電腦遊戲進行軍事訓練,是一種可以最大限度貼近實戰的訓練方式,因為受訓人員可以隨時“進入”高山、叢林、沙漠、城市等地域展開“對敵作戰”,實現戰術與技術、技能與智能的有機結合。
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至今,英軍有不少官兵前往當地作戰,其中接受過電腦遊戲訓練的達到90%。英軍實踐證明:利用電腦遊戲訓練士兵,作戰生存率明顯提高。目前,利用電腦遊戲練兵引起了英國軍隊的興趣,也相繼開發出了專門用於本國軍事人員培訓的軍用版電腦遊戲。此外,英國皇家空軍還將“旋風”和“台風”戰機模擬器,與英國空軍作戰訓練中心聯網,飛行員駕駛模擬器展開較量,訓練結束後則將模擬器上的數據輸到真正的戰機裏,最終達到與實際空戰相類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