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ica》是一款自16年7月份發售之日開始就小有名氣的獨立遊戲,它以其獨特的“探索陌生人的手機”的新穎創意與玩法奪取了玩家們的眼球。在steam社區中它與《Papers,Please》與《Please,Don’t Touch Anything》齊名,在獨立像素小遊戲中占據一席之地。
這款遊戲的玩法是扮演一個普通高中生,去破解另一個素不相識的高中生的手機,了解機主的一切信息,挖掘機主的一切秘密。
若是故事背景僅僅停留於此,我們也許會認為這隻是作者在警告大家,在智能手機高度普及的互聯網時代,一個陌生人撿到了你的手機能夠發掘多少你的個人信息,隱私以及秘密。但是,《Replica》把背景框定在了一個“反烏托邦”社會,這個社會極權主義盛行,公民毫無權利可言,處處處於政府的監視之下。這像極了喬治·奧威爾的著名反烏托邦小說《1984》為我們刻畫的社會,那是無數學者警告我們的一個可能的未來,甚至已經是我們的某些鄰居的切膚之痛。
沒錯,這整個破解手機的過程正是國土安全局交給你,一個“愛國者”,的任務。你必須通過調查一部手機裏的內容來揭發一個受政府指控的“異見者”,一個對國家政策頗有不滿的熱血年輕人莫須有的叛國罪名,以此來換取你的人身自由和政府對你的“信任”。這便是這款遊戲的核心玩法,也是靈魂所在。玩家將通過扮演這名少年並親身經曆一次極權政府的“暴力恐嚇”來感受被一個冰冷、殘酷的極權主義社會所裹挾,束縛的個體的生活。
多結局是這類流程略短的小遊戲的賣點之一,而《Replica》也不例外。通過你在這位青年的手機上的不同操作,你將探索到不同程度的信息,解鎖不同的結局。我相信,絕大多數玩家的首次體驗都將結局導向了“結局4”:盡管對方的手機有諸多疑點,可政府堅信的隱藏有機主參與恐怖襲擊活動證據的私密相冊裏隻是他與女朋友擁吻的照片而已,你憤怒地指責國土安全局的暴行,但國土安全局已經確認你已經收集到足夠多能把對方送進苦牢的證據,並釋放了你。你仍試圖為青年辯解,但事實是你已經成為了國家機器的一部分,你獲得了自由,你和家人的清白都得到了證實,你將遵守保密協議並會一直受到“正當”的監視,好好享受自由的時光吧,以後會有更多手機等著你這個“愛國者”。
多麼沉重的壓迫感!
也許得益於科技發達、信息(也許)暢通的2014年的設定,這個遊戲設定中的社會尚未到達《1984》中那樣毫無希望與救贖可言的程度。從青年的社交軟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社會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在排斥極權製度,其中也有傾盡心血要維護人民的權利卻苦於沒有決定性證據向社會披露國土安全局的暴行的記者。如果你足夠聰明,就可以在一個結局中找到聯係這位記者的方法,這個結局也許是其中最好的一個了。然而,在大多數結局的結尾,你隻能看到這樣的結語:
國家即是一切,
國家擁有一切,
一切為了國家。
戰爭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無知即力量。
其中前三行是臭名昭著的德國法西斯黨黨魁墨索裏尼,即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的名言。而眾所周知的,法西斯主義正是極權主義的一種形式。作者在此引用,不無警醒之意。而後三行是《1984》中極權主義政府與英社的口號。這看似革命性與諷刺性極強的口號本該是清醒者批判極權政府的論調,在這本小說裏卻成了英社要求每個黨員銘記在心的口號,這正是英社使用了"語言腐敗"的手段。“所謂語言腐敗,是指人們出於經濟的、政治的、意識形態的目的,隨意改變詞彙的含義,甚至賦予它們與原來的意思完全不同的含義,忽悠民眾,操縱人心。語言腐敗的典型形式是冠惡行以美名,或冠善行以惡名。”(以上釋義出自《正義的可能》)至於對於這句話具體的解釋,也許讀者看過《1984》後就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在這篇文章中就不展開說明了。
再來說說彩蛋方麵,整個遊戲致敬了許多作品,包括:1984、黑客帝國、V字仇殺隊、Please,Don’t Touch Anything、史丹利的寓言等,在發現這些致敬後玩家們一定能與其產生共鳴吧。
然後是缺陷方麵,雖然遊戲提供了多結局,但在不看攻略的情況下探索其他結局的過程是痛苦的。先不說有需要放置數個小時後才會出現的新結局,光是重複性解開的謎題就讓人感到疲倦(在你不記得第一次玩時破解出的密碼而不得不再重複一遍解密過程時以及不得不不斷打開和關閉APP來點擊那些已經失去神秘感和可探究性的線索推動劇情時)。換言之,隻有第一次玩這款遊戲時才能得到最大的樂趣和最深刻的感受,這之後的周目帶給玩家樂趣是會以一個較陡的曲線遞減的。這也是steam評論區對其差評的玩家提出的抱怨之一。
最後,我還想說說大數據。
遊戲中的社會和1984中的社會最大的不同就是其設定在2014年,也就是智能手機開始大量普及,大數據開始被廣泛應用的這麼一年。政府做不到對民眾的口風完全封堵,思想完全洗腦,但是大數據和鋪天蓋地的攝像頭成為了監視民眾的新銳武器。通過大數據,你的一切都會暴露無遺——在極權政府的國度。
是的,大數據侵犯著我們的隱私,我們的個人信息、家庭成員、社交賬號、瀏覽痕跡、生活習慣、購物喜好、政治傾向……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分析者分析不出來的。我們的一切都被觀察、記錄、存儲並被用在各種各樣的地方。被詐騙者和不軌者利用尚且不提,如果政府用這比“電屏”還神通廣大的東西監視我們,是不是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好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並不用擔心這一點,大數據也往往被用在受到嚴格限製的正道上,比如分析消費水平、購物傾向、人流密度、疫情預測等,最不濟也是被一些人通過灰色渠道買來搞一些諸如詐騙、廣告推送的事情。我們的隱私和痕跡一般來說是淹沒在一個大樣本中,如果無人願意針對你,我們就不必杞人憂天。
是啊,如果無人針對的話。
願理智的頭腦和敏銳的感官常伴吾身,願信任的力量和民主的光環永不褪去,願越來越多的高新科技永遠隻為造福人類而展現神通。
每一個清醒者如是說。
每一個清醒者如是祈禱。